1、重大误解的合同如何撤销
对于基于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误解方有权请求撤销,具体来讲:
1.合同的误解方可以在了解或者应当了解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选择以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的方法行使撤销权,一旦撤销权得以行使,该合同即被视为自始无效。
2.《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它明确指出:“基于重大误解推行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因此,当合同一方因重大误解而订立合同时,应准时采取行动,在法按期限内通过法律渠道请求撤销合同,以保障自己权益。
2、合同解除与撤销有什么区别
合同解除与撤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法律定义。
1.合同解除不适用于可撤销合同。
撤销合同主要适用于那些欠缺生效要件的合同,即合同本身存在缺陷,没办法或不适合继续履行。
合同解除则适用于已经生效的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因特定缘由(如不可抗力、违约等)致使合同没办法继续履行或履行已失去意义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2.合同被撤销后,该合同自始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即合同从未存在过;而合同被解除的,其被解除之前的效力不会消失,只不过合同关系自解除之日起终止。
法律快车提醒你,这一点在《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中有明确规定,详细列举了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
3、可撤销合同的有效性
可撤销合同在撤销之前是有效的。这意味着,在合同被撤销之前,合同双方仍需根据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合同被撤销,其法律效力即告终止。可撤销合同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形:
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显失公平的合同;
3.欺诈方法订立的合同;
4.胁迫状况下订立的合同。
对于这类情形,《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等条约均赋予了受损害方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的权利。
因此,当合同存在上述可撤销情形时,受损害方应准时行使撤销权,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同时,也应注意在行使撤销权时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和程序需要。